城郊农业拓宽左权农民增收路

 

    春分时节,春光正好。走进左权县石匣乡马厩村的草莓大棚,鲜嫩欲滴的草莓宛如红宝石般镶嵌在一垄垄整齐的绿苗上,一股股清香扑面而来。

  草莓种植大户郝玉平一边和工人们采摘草莓,一边开心地说:“一共种了6个草莓大棚,全部采用智能高架无土滴灌技术,一年下来能赚60多万元,村里还有10个人跟着我干活,不用外出打工,在家门口就能增收致富。”

  从单一草莓采摘到多样水果四季采摘,从小规模家庭农场到综合型示范基地,从特色产业的无中生有到有中生新,近年来,石匣乡紧紧围绕左权县“清凉夏都、红色左权、转型高地、太行强县”的总体目标,立足自身区位优势和产业特色,一头拉住县城居民的“米袋子”“菜篮子”,一头充实城郊农民的“钱袋子”,着力发展了马厩城郊农业示范基地,不仅为农民拓宽了增收新渠道,更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劲动力。

  马厩城郊农业示范基地占地42亩,地理位置优越,由于年久失修,严重影响了经济效益和村集体收入。为了进一步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培育和引进更多竞争力强的新型经营主体,石匣乡从日光温室修复及新建、基础设施配套、休闲研学餐饮、农光互补电站四方面对示范基地进行了全面提档升级。

  石匣乡党委书记雷建红介绍,近年来,乡里对6栋日光温室进行了修缮改造,新建了2栋高标准日光温室;同时,配套建设了停车场、入园道路,并铺设石板路、木质步道与清漳河国家湿地公园相连,全面推进乡村宜居宜业宜游,并通过产业链上下游配套、多业态经营、多功能拓展,逐步建立起综合发展的乡村产业体系和稳定创收渠道。

  马厩城郊农业示范基地投入运行后,采用“体验+采摘+研学+健身+休闲”“五位一体”模式,主打“城郊”属性,采用无土高架基质立体栽植技术,推动城郊农业融合发展,预计年采摘人数可达3000人次,年收入可达60万元。

  与此同时,石匣乡以马厩村为中心,将赵家庄鹳鸟保护基地、林河军事研学基地、红都民歌基地作为研学联动点,预计年接待人数5000余人,年收入50万元;依托清漳河国家湿地公园,打造“滨河公园—湿地公园—莓园农场—县城”的生态健身圈,预计每年来此健身的人数可达5000人次,可间接带动增收20万元。借助休闲餐饮功能,承接烧烤、野炊、演出、团建、聚会等业务,预计每年举办活动30余场次,收入可达10万元;基地还可通过各类产业带动马厩及周边村民100余人就近务工,年人均增收3000元,使城郊农业成为该乡具有发展潜力的经济增长点和农民增收的新亮点。(白续宏 皇甫慧卿